学生发展工作室预约方法及各工作简介汇总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学生发展工作室2017-09-21 06:51:23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1.png

2.png

一、东东快乐核动力工作室

工作室的理念是“快乐学习,科学规划,核心能力,助梦发芽!”通过整合力量,从“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咨询服务、跟踪实践”四个维度出发,以生为本,指导大学生发掘潜能,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完善发展图谱,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追求卓越的发展目标。

东东快乐核动力工作室集体照.doc.png

主持人:李卫东

成员:曾昭皓、周碧蕾、林海翠、王颖、崔惠斌、余晓玲、王伍、卢文延、谢恩、梁吉、蔡龙湖、贾广涵、毕宇龙、罗蕾、李喆慧、崔团结、马学义、陈巧年、王心旭、李染梦、荆懿、张俊杰、牛乐政

服务对象:全校本科生

详细介绍: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我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工作要求,经过科学顶层设计和充分筹备,特成立“东东快乐核动力工作室”。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特色意识,嵌入优势资源,借助辅导员工作室平台,培育优秀辅导员,打造优秀团队,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室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为我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二、育人理念

“东东快乐核动力工作室”(学习规划与发展工作室)的育人理念是“快乐学习,科学规划,核心能力,助梦发芽!”

通过整合力量,凝练特色,工作室从“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咨询服务、跟踪实践”四个维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对大学学习生涯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安排,完善大学生涯个体发展图谱,使之明确、合理、有效地提高学习及生涯发展能力及质量,并促进其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确立终身学习观念,促进核心能力发展,构建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环境,推动校园学风建设。

同时,培育和建设好本工作室,也使之成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创新育人理念方法的平台和孵化辅导员名师的摇篮,使辅导员队伍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以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

三、具体定位

目前,工作室嵌入优势资源,在两支队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优势互补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将人力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嵌入工作室建设中,构建出一支师资队伍雄厚、结构合理的服务团队,共有24位来自三个不同校区的成员,可同步在三个校区开展工作,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工作室的具体定位为:

1.在知识结构方面,使工作室成员在系统掌握思政教育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聚焦大学生学习规划与发展方向,理论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认识,力争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2.在能力结构方面,使工作室成员能够掌握丰富的工作技巧,扎实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指导学生成长与发展。

3.在从业资格方面,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考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心理咨询师、创业教育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4.在工作研究方面,使工作室成员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具备独立开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5.在工作成效方面,使工作室成员具备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开设针对性的专门指导课程或讲座的能力;成长为专家化辅导员,能够带动本校辅导员努力开展工作,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四、工作职能

本工作室主要工作职责为:

1.学习生涯规划与设计指导

2.核心能力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与理论

3.学习理论与方法指导

4.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推荐和实践

5.大学生成功发展案例分享

6.学校职能部门交办的其它事务

五、工作内容

今后,工作室将从“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咨询服务、跟踪实践”四个维度出发,加强建设,制定好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积极进取,成长成材,构建最佳服务团队,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1.课程建设。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从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两个方面开设公共选修课程。目前,已申请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开设《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养》、《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两门课程,并逐步向精品课程建设发展。同时,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加强教研,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材开发,目前正在编纂《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养》专项教材。

2.理论研究。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学习规划与发展、创新创业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参与德育类课题研究、相关专著编写等,力争取得科研成果的突破。

3.咨询服务。除面向学生群体提供课堂教学、专题报告等形式的指导服务外,同时进行线上、线下开放预约式的一对一个性咨询与指导,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涯设计指导、学习调控训练、学习能力与方法指导、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各类型证书和考试指导、资源分享和信息修养培养等服务。

4.跟踪实践。除在思想教育层面进行指导外,还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课外科研立项、学科竞赛等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项目方面,全方位提供跟踪实践指导服务,提供学习或创新创业导师帮助。通过学习规划指导、创新创业实训和模拟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规划、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二、幸福生涯工作室

致力于大学生生涯发展意识的唤醒及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引导师生学生涯、用生涯、活出好生涯。

主持人:王庚

成员:陈璐、赵頔、方晓湘、何雪梅、陈启萍、邓英欣、蔡龙湖、桂肖敏、蔡寒菁、周懿、毕宇龙、李染梦、李霓虹、陈果、余晓玲、唐婷芳、贾广涵、苏旭东、张思慧、王丹丹、陈霞、孙旭炜、刘金英、周新兰、黄学超、许灿荣

服务对象:全体在校大学生以及校友

      对生涯规划教育感兴趣的教师

详细介绍:

一、工作理念

秉承学生政工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理念,服务工作室教师成长及专业化发展,为学校师生举办高质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以帮助个体找到生涯发展目标,激发成长的自发性,确定职业目标,制定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增强学习内驱力,追求个体的生涯发展、平衡与幸福。

二、工作目标

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专注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开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生涯工作坊、精品讲座等形成课堂教学、团队辅导、个体咨询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打造覆盖各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指导专业师资队伍,力争实现“一院一专员”。

三、工作内容

为全校学生提供专业的大学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提升、求职技巧训练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大学生涯规划:定期开展新生自我探索工作坊、大学生涯规划讲座普及生涯发展理念,唤醒学生生涯发展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分学院、分专业、分模块构建学生了解职业信息的平台。定期开展职业沙龙、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及岗位分析比赛。

就业能力提升: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课题研究,开展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需求的动态分析。为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以及《职业素质实训与就业指导》课程研发及工作室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求职技巧训练:定期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形象与礼仪训练营。

四、工作形式

梦想蓝:定期举办生涯普及讲座、看电影学生涯、生涯游戏体验等生涯普及活动。

青春绿:定期举办职业探索类活动、职业生涯沙龙、生涯咖啡人物访谈)。

柠檬青:定期举办生涯之旅(企业、单位参观)、职业探索类活动。

闪亮黄:建设生涯与就业书籍阅读室。定期举办生涯学习精进活动、生涯书吧活动,引导学生以学期为单位共读一本职业生涯发展的图书。

活力橙: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以及《职业素质实训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开展生涯系统学习活动。

烈焰红:定期举办生涯发展能力团体辅导及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活动。

魔力紫:聘请校内具有全球职业规划师、生涯规划师以及生涯教练认证资质的教师担任咨询师,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生涯教练等个性化生涯与就业辅导辅导。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暂无

 

三、“网络思政”辅导员工作室

通过网络思政工作实务个案督导、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个体咨询、专题研究的学术研讨,促进网络思政骨干教师的机制化、团队化建设及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

主持人:陈相光

成员:王岩、张杰、陈华政、赵麑、周奋、李志胜、李霓虹、周碧蕾、郑汉斌、万宗节、李智、钟文苑、陈霞、胡汉然、何智斌、林遐迩、甘俊、赖广生

服务对象:网络思政骨干教师及青年学生

详细介绍:提升网络思政骨干教师业务能力,集中研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实务,对网络思政教育的要务、难题进行个案督导。面向青年学生进行个体咨询辅导,帮助来访者实现认知发展、心性发展、思想发展、精神发展。聚焦网络思政理论研究的问题域,逐步形成网络思政理论研究大团队,建设包括网络心理与行为咨询、网络意识形态、网络语言心理学、网络舆情与媒介建设、网络文化与伦理等方向性研究团队。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四、梦实”班级课外科研学生发展工作室

“梦实”班级课外科研学生发展工作室集体照.jpg

主持人:詹清光
成员:李建国、张幸、蔡臻臻、张勇、张舒瑜、吴楠、刘晓涛

服务对象:全体在校生

详细介绍:

梦:即为梦想和理想——班级建设和人生发展的目标

实:实践与实现梦想——通过实践培养能力,培养优秀人才即为梦想之实现

工作室以班级形式组织课外科研的研究:涉及班级研究和课外科研。现在已组织课外科研基地班和绿色生态研学班。学员以项目入班,班级为其提供综合优势资源开展项目活动。 学生课外科研和班级建设都讲究四个抓手,一抓“常规”和“目标”,二抓“干部”和“交流”, 三抓“活动”与“创新”,四抓“特长”与“特色”。通过四个抓手探索学生发展的新模型。        

“梦实”班级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包括科研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科研建设在于训练学生基本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参与科研,体验课外科研之美,培养科学兴趣;组织建设在于整合和创造优势资源,为班级学生提供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文化建设在于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最终实现班级建设的科学化、专家化和项目化。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研究工作室

在资助工作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的背景下,探索科学有效的资助育人新途径,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能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主持人:雷 蕾

成员:雷蕾、林海岸、郑秋萍、方钫妍、蔡颖、何雪梅、冯梓明、张幸、张勇、唐婷芳、郭月晴、周奋、刘金英、钟文苑、赵頔、甘俊、董光柱、张震、陈炫瑛、万宗节、张舒瑜、李染梦、罗蕾、贾广涵

服务对象: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详细介绍:该工作室结合当前国家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策体系,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服务对象,研究其发展性能力的需求,以“课程培训+项目实践”的项目化运作模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主要工作形式为:

实施“青云计划”:该计划着眼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课程学习、训练营、项目实践、成长评估及考核激励等五个模块展开精英式培养、体验式成长,协助青云学员树立自信、提升能力、确认优势及把握未来。

个体咨询辅导:定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个体咨询辅导。

举办工作沙龙:定期举办工作沙龙,集中研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制定或修订各类资助项目的管理制度,优化资助措施和程序,加强对学院工作的规范、指导和检查。

指导学生社团: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社团——新长城华南师范大学自强社为载体,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心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将个人情感、感恩意识和回报社会有机结合,提升自我。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六、校园文化建设与团学骨干指导工作室

挖掘、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打造高水平大学背景下沟通青年、提升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团学骨干培养一体化平台。

主持人:连泽纯

成员:向娟、李喆慧、何雪梅、董光柱、田良苏、刘春婵、许灿荣、李染梦、李伟文

服务对象:全体在校生

详细介绍:校园文化建设与团学骨干指导工作室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策划、执行及效能评估指导,校园活动资源整合运作指导,学生骨干思想价值引领和发展规划指导,培育品牌化、精准化、操作化的特色校园文化精品项目,打造一体化、联通式、共享型资源整合平台,塑造专心致、素质强、有担当的学生骨干群体。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扫描二维码关注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公众号

 

七、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

建立、完善校内创新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主持人:赖莹莹

成员:胡敏、张宁、张思慧、邓树添、卜姝华、李喆慧、吴杰

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对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有浓厚兴趣,勇于投身实践的在校大学生。

详细介绍:

一、工作内容

协助共青团系统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能力训练项目进行调研评估、数据分析、设计开发、专题培训;为学生团队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和参赛指导。

1.项目调查评估:对接广东省“攀登计划”项目,对各学院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工作项目实施情况(包括经费使用、执行进度、任务达标等内容)开展检查调研、跟踪评估,促进我校与兄弟高校经验学习交流,推动立项项目结题工作顺利进行。

2.学术交流活动策划:设计开发“人文科技100讲”系列活动,组织各种小型创新创业类团队培训、学习调研、学术研讨、专题报告和经验分享会。

3.学术科技社团指导:以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为依托,指导各类学术科技类社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开展学习、科研、办赛、交流、展示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4.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辅导:联合我校青年专家教授,利用好我校青年校友促进会、“挑战杯”校外专家库、展翅计划网等资源,搭建专家教授、企事业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线上线下交流,促进青年人才成长。

5.新媒体宣传:充分运用微视频、微访谈、微电影等加强创新创业典型案例的宣传,提供信息服务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6.工作服务平台建设:开通“挑战杯”竞赛网络平台,为师生参赛交流和项目跟踪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工作形式

1.信息服务:通过网站和微信等宣传信息平台,为团队及个人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办赛指引:探索研究“挑战杯”竞赛机制和学院各类创新创业专题竞赛体系与国内国际高水平赛事对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3.专题培训: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和咨询辅导。

4.调研评估: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调研和项目检查评估。

5.社会实践:组织开展科技调研专项、创新创业交流、展翅行动等主题的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活动。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八、大学生婚恋及积极人生工作室

主持人:沈强旺

成员:魏寿星、周新兰、蔡寒菁、李染梦、孙旭炜、唐小煜

服务对象:全体在校生

详细介绍:以宣扬积极人生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探索学生成长成才潜能激励机制,解决青年学生婚恋及交往困惑问题,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方式。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九、学生工作信息化与大数据研究工作室

    采用潜在类别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数学建模方法,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科学测量和准确分类。

主持人:黄平江

成员:黄平江、唐小煜、林海岸、陈锐浩、计算机/软件学院学工团队

服务对象:全体师生

详细介绍:依托学生工作信息化和学校综合服务平台,为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学生工作精细化、高效化。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十、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室

面向在校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和法律咨询等服务。

主持人:许灿荣

成员:张 育、沈蔚瑜

服务对象:全体在校生

详细介绍:接受在线和现场法律咨询,针对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意见,对学生学习法律和提高法律意识进行指导,协助处理学生违纪处分认定及申诉。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通过f(x)工作室平台进行预约

                  现场预约地址 文科楼103,

                  联系人 许灿荣  13560475932

 

十一、 “她时代”女生成长工作室

    以美育为主线,以人本教育为切入点,解决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协助女生成长为有能力构建自己幸福人生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女性。

主持人:何雪梅

成员:雷 蕾、赵 頔、贾广涵、郑 琰、李染梦

服务对象:华南师范大学女生

详细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她时代”女生成长工作室将遵循女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以美育为主线,以人本教育为切入点,解决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敏锐的审美能力、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独特的个性魅力、高远的人生追求,协助女生成长为有能力构建自己幸福人生和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女性。

工作室将针对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理、价值观、校园适应、职业发展等问题,聚焦女大学生的各类需求,通过线上推送(微信公众号“亲爱的她”)、线下互动、校园文化、实践体验、调查研究等方式,提供自选式、订制式课程,对女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美育体验、情感发展、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调研、指导与引领。

自我认知:引导女大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现象,了解女性生理特征,思考生命的本质,以此增强女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打破性别“偏见”,探索个体潜能,增强自我认同,鼓励女生勇敢自信地去探索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职业发展:激励女大学生以积极自信的态度,把握机会,大胆追求职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助力女生的职业发展,帮助女生在职业选择、晋升提拔等方面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情感发展:提供聆听、分享与建构空间,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发展朋友、恋人、夫妻以及家庭等亲密关系,深入关系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去发现和解决情绪情感问题,发展良性的互动。

美育体验:依托校内外美育资源,定期开展美育沙龙和美育实践,促进女大学生发展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启发女大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展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学会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天赋,提升自我悦纳度和自信值。

形象塑造:开展沟通表达、形体训练、姿态养成、礼仪学习、服饰搭配、妆容设计、平面摄影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意识,找到并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从内到外进行气质修炼。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十二、“雪莲花开”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工作室

主持人:雷  蕾

成员:雷  蕾、吴祖兴、张奕华、詹清光、田良苏、鲍学峰、张幸、蔡臻臻、张勇、刘晓涛、何雪梅、李霓虹、陈霞、冯梓明、张 琦、董光柱、陈炫瑛、张震、何芬芳、陈华政、穆文鸣、热西旦·吾买尔、程 刚

服务对象:全体在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

详细介绍:该工作室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校园适应、学业支持、生活帮扶、心理调适、情感困惑、社团指导、骨干培训、成长成才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主要工作形式为:

    个体咨询辅导:定时、定点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个体咨询辅导。

    工作沙龙:定期举办工作沙龙,集中研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分析学生个案,制定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学院工作的规范、指导和检查。 

    社会考察: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走进岭南文化、红色经典、改革开放等主题的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就业调研、民俗考察等主题的返疆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和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乡情。

    朋辈交流:开展“学长计划”,在高年级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长,与新生结成一对一的伙伴关系,帮助新疆少数民族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课程培训: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新生入学指导会、学生骨干能力素质提升、个性化就业指导等课程培训。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十三、“心事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

以“互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成长服务。线上服务包括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心理测评、心理危机动态监测、心理素质成长追踪、心理健康课程预约登记等服务功能;线下服务主要包括沙盘游戏团体成长辅导小组、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沙龙、心理电影评析等。

主持人:苏斌原  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心理学博士、副研究员。

成员:

唐小煜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辅导员、学生综合服务平台开发者

欧碧阳   校医院心理睡眠科医生

林  玛   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专职心理教师、临床医学背景

祝  菡   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专职心理教师、心理分析方向博士

刘邦卫    研究生处管理科科长

林海岸    学生工作处资助科科长

张奕华    心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崔惠斌    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多次获评“我最喜爱教师”

服务对象:本校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

详细介绍:“心事通-定制你的私人心理顾问”。工作室根据前期研发的大数据模型,对大学生根据多维度的心理测评结果实行准确分类,并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成长服务,推进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我们的团队既有多年从事临床心理的心理学工作者,也有熟悉大学生工作系统开发的程序员,还有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管理干部,由不同领域组成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心事通”工作室,定能以“互联网+心理学”形式为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提供个性化帮助。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

    1.最新活动将通过“心事通”微信服务号发布,

请扫码关注:微信服务号“心事通”

2.扫描关注F(x)学生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在菜单栏“公共服务-绑定”完成完成身份认证与绑定

3.根据每次服务号“心事通”发布的活动预约号在F(x)学生服务平台的菜单“学生业务-活动预约”中输入预约号。

例如:最近9月下旬举行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小组”活动,预约号为:4473


十四、教师职业发展工作室  

坚持贯彻“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师范生职前教育新模式,探索教师职后发展新途径,着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新师范”人才。

主持人:陈果

成员:连泽纯、周奋、陈茵茵、蔡寒菁、方晓湘、黄叶坤、刘旖、陈启萍、贾广涵、罗蕾、赖广生、刘金英、杨锐、陈春菲、何芬芳、陈露

服务对象:各学科师范生以及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在校生

详细介绍:

一、工作内容

结合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以及我校正处于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入推进、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节点,工作室将面向全校师范生及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在校生,通过组织活动、开发项目、搭建平台等方式,构建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沟通、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相促进的卓越教师成长模式,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新师范”人才。

树立职业理想: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形成职业志向、职业动机、职业态度、职业意志和职业信念的整体合力,提升学生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培养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新师范”人才紧跟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符合时代主旋律的先进教育理念。

提升教研素养:推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基本教学研究能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为师范学生的职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班主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

服务事业发展:针对有明确职业意向、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学生,提供配套服务与项目支持。

促进师资成长:培养具有专业指导能力的专家化队伍,积累一批科研成果及成长案例,为团队成员发展搭建多样化的提升平台。

二、工作形式

名师讲坛:邀请各地的名校长、名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优秀青年教师,以讲坛为载体,举行职业理想、教育理念、职业发展等主题的报告会。

工作坊:以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招募坊员开展研究与训练,结合教育叙事、学生活动设计、教师口语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教育教研方法,提升教育教研能力。

竞赛平台:面向全校师范生,通过举办班主任职业技能竞赛,提升班级管理能力;以职业形象设计比赛为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组织信息技术类比赛,增强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网络课程:借助“互联网+”新形式,开发教师教育等系列网络课程。通过线上学习分享与线下教学实践相结合,创新教育教学形式。

观摩学习:组织工作室团队成员到师范类教学单位、科研院所学习师范生培养经验;组织学生到全国竞赛现场、广东教研一线观摩学习。

个体咨询:组建专业咨询团队,面向全校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包括教学研究、中小学学生管理、教师职后发展等。

三、工作目标

促进学生专业成长:专注未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形成师范生培养与教师职业发展相衔接的服务体系,促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带动并提高第一课堂的学习质量。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师范”的素质要求,提升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有效实现人职匹配。在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推动学生事业起航:构建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的卓越教师成长模式,把学生培养成高水平、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人才,为毕业生成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助力华师成为华南教育高地。

预约方法与预约码:406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