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学生发展工作室2022-04-08 20:50:23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F(x)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2月,于2020年获批建设广东省名辅导员工作室。
工作室主持人由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行知书院副院长唐小煜担任。唐小煜系广东省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创新基地、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负责人,IEEE ICICSP技术委员,曾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曾以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广州大学城资源共享项目、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主持省质量工程项目、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项课题和市教改课题等省市级课题7项。工作室主要团队成员有:连泽纯、罗蕾、张思慧、王晓荣、李染梦、陈茵茵、张彦、赵頔、赵麑、孙广宇、丁旋、陈霞、李海峰、郭绮琪、杨芳、陈静、范春琳、杨嘉颖、沈强旺(顾问)、黄佳明(顾问)等。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注重探索和创新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共同成长平台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模式,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辅导员提供交流、研究和成长的平台,发挥了辅导员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优势,致力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培养工作,引导学生成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图1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育人理念
工作室主要通过思想引领、平台培育、朋辈互助、双创导向、品牌创建、校企合作等多种工作方法,构建了辅导员和大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
图2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重点工作
育人特色。工作室所开设的课程、开展的活动,通过教授能学以致用的知识理论及操作技术,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与思维创新能力。工作室采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双创理念为导向的培养体系,对人才及团队按照不同细分类进行培养和管理,并按照他们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向对应产业输送,已逐渐引起若干产业行业的注意及重视。
图3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育人特色
品牌特色。工作室形成了从学生基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基地、学生发展工作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广东省名辅导员工作室的发展脉络(图2),立项“广州大学生IAB产品开发与创新创业训练营”等特色基地,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工作室长期培养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人才及团队,发展至今,不仅取得丰硕成果,如在各种电子竞技、智能车比赛中获奖无数,而且形成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学生、学校与社会中都具有较好知名度。
图4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品牌特色
实践特色。工作室以专业技术理论为起点,不仅通过理论授课,形势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技术实践层次;而且积极协助学生对创新设计进行创业指导,以最终将该创新创意制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工作室将构建出的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共同成长平台的育人模式,逐步凝练成学生工作新模式,并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如协作的学生实践创新党支部的全国育人号平台、作为品牌与各高校达成合作的学生综合服务平台等,进行示范传播;工作室主持人唐小煜老师多次受邀在全国高师年会等多个全国会议场合进行主题交流汇报,推广育人模式;与河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三十多所高校良好互动,到校开展工作调研与工作交流;通过参加各种全国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设计竞赛邀请赛等,展示育人成果。
图5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学业和科技学术实践指导工作室
主持人多次参加全国会议介绍工作建设经验
在主持人唐小煜的带领下,工作室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探索与创新,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良好示范作用。包括不限于:
所在的实践创新党支部获评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样板党支部;工作室建设经验两次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工作室获批广东省实践教学基地;工作室参与广东省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工作室成员获得部省市级以上课题立项15项,发表SCI/EI/核心期刊收录论文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
研究生郭绮琪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本科生邱文婷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本科生劳健涛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近两年来,工作室学生团队获得过智能汽车竞赛、数据挖掘竞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金奖等上百项省级以上竞赛获奖成果;申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1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8篇。
疫情期间勇担学校疫情防控信息化服务工作,开发专利产品学生综合服务平台“疫情防控”系统和F(x)移动端,提供健康打卡、旅居史等信息完善、电子注册、返校申请、网络教学查询与线上心理测评、咨询、预警、干预等信息化服务,并帮助全校四万名学生完成“一生一档”重点工作,截止目前,已为华师及兄弟院校提供疫情防控信息化服务超过3000万人次,业务服务过亿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