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关于开展数字非遗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通知公告2023-11-17 11:07:00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点击:收藏本文
华师学工思〔2023〕68号
各学院:
为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多维度挖掘非遗蕴含的育人资源,强化数字技术对非遗的赋能作用,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决定开展数字非遗作品创作大赛。现结合我校实际,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进三维立体模式,以较高精度的3D模型来呈现,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挖掘非遗资源,结合非遗项目或技艺本身的材质、色彩、图案等特色元素,突出现代科技与非遗元素的保护、展示、传承与传播,让中国传统非遗元素出现在元宇宙的数字世界版图,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
数字化·传承·创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3D未来
三、活动时间
2023年10月-12月
四、参与对象
全体全日制在校学生
五、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承办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易班发展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青匠文化工作室
六、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1、数字复刻作品类
反映代表性非遗传统技艺下的有形物体类设计。选取对象包含但不限于剪纸、泥塑、绣品、木雕、瓷器、龙舟、花灯等,参赛者创作时应尽可能1:1地还原所选的非遗对象。(参考附件1:数字复刻作品类参考案例【大克鼎】)
2、数字文创作品类
将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作品”、“符号”、“工具"、“场所”等素材结合人们衣、食、住、行、用、娱等场景相关的文创作品设计。包含但不限于礼品类、家具类、服装服饰类、办公用品类等,参赛者应按照要求完成原创作品。(参考附件2:数字文创作品类参考案例【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二)格式要求
鼓励参赛者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将非遗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将非遗与三维立体相融合,建立3D模型和动画展示,提升数字化表达和展示效果。
1、3D模型要求
a、质量:模型高度精细,尽可能地表现选取的非遗对象的细节。
b、格式:接受.obj、. stI、.fbx等常见3D模型格式。
c、大小限制:单个模型文件不得超过100MB。
2、3D模型动画(非必选项):
作为评审附加分项目,用动画表达作品寓意、团队合作、创作故事,丰富、锻炼作者表达的能力。
a、动画格式:接受.mp4、.avi、.mov等高清视频格式。
b、大小限制:单个动画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0MB。
c、动画时长:不得少于30秒,不得超过3分钟。
(三)其他要求
1、本次大赛参赛作品须为原创,参赛者应充分理解非遗的含义,并在作品中体现出对非遗文化的尊重。
2、鼓励参赛者通过非遗官网、社交媒体、博物馆、手艺人等各种渠道充分对非遗进行知识和数据的采集,在作品中应突出非遗项目或技艺本身的特色元素,根据作品要求自由选定并完善作品信息:包括作品名称,学校名称,作品类别,非遗文字描述等。
3、提交参赛资料:
参赛个人/团队将以下资料文件格式命名为“作品名称+活动负责人+联系方式”。
a、 数字非遗作品创作大赛作品信息表(附件3)。
b、 数字非遗作品效果图(3张及以上)、3D模型文件、动画等,其中动画为非必选项(图片格式仅限jpg/jpeg/png格式,鼓励多个角度呈现作品)。
c、 至少3张所选非遗对象的高清照片(此项图片格式命名为参赛者选定的非遗对象名称),用于参考和对比。
d、参赛者应于12月20日前将参赛材料发送至huashiyiban@163.com,邮件名格式为“数字非遗+作品名称+活动负责人+联系方式”。
4、作者不超过5名,指导老师限报1名,学校将根据提交作品择优遴选报送承办单位。
七、评审表彰
承办单位组织作品评审,活动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项,主办单位为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承办单位为获图片奖作品颁发特色奖品。获奖作品将择优在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公众号展示。
八、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参与者需为广东省全日制高校在读大学生,重点针对数字非遗作品进行3D模型建立。
2、主办方和承办方享有对本次活动作品的展示推广、新闻宣传等权利,作者需积极配合且享有署名权,投稿作品将作为公益用途使用,投稿作品不予支付作者酬劳。
3、非专业学生可自行寻找相关3D模型建立教程。
4、应征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有侵犯第三方著作权或知识产权等情况,凡涉及侵权行为后果自负。
5、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联系人:陈老师 蔡老师 020-85211032
党委学生工作处、学生工作部
2023年11月17日
标签: